《舌染紅塵》
  作者:荊方
  版本:中小分子褐藻醣膠國輕工業出版社
  2014年1月
  炒涼粉材料平凡,價廉物美,擁有極強的生命力,即便是在貧困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,炒涼粉隱藏在大小衚衕里,usb始終沉默地為每一個尋它而來的老食客服務。——荊方
  荊方 專欄作家,1968年生於北京,成長於開封。大學就讀於美術系,但畢業後從事的多為與美術不相關的職業。2006年起,荊方重拾畫筆,在為《南方都市報》撰寫的專欄中,採用自說自畫、圖文並茂的形式,從此以此種形式為多家媒體寫作。《舌染紅塵》便是建築設計一本手繪本散文集。
  □書評人 九帶
  我的一貫看法,廣告多不可信。尤其做文字工作後,這個“一貫”更要莊臣大大加劇了。
  小時候看廣告,有一個例外是“南方黑芝麻糊”。大概畫面是,一個小男孩,用他的黑嘴在舔碗,碗里是黑芝麻糊被吃完後的空空蕩盪,但是他還陶醉在空空蕩盪中。多年以後,我入伍去了廣西,在一個饑餓的黃昏,穿過一片村永慶房屋莊的時候,我突然想起了那個廣告。那是因為饑餓。而現在,我又想起來那個廣告,是因為舊舌頭。
  味道可以進化,舌頭是不能進化的,正如感覺之不能進化,所謂舊舌頭。看這個《舌染紅塵》,恰好印證了這一點。
  “上天生人,在他嘴裡安放一條舌,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,教人焉得不饞?饞,基於生理的要求;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。”梁實秋算是骨灰級美食家,他為眾多“吃貨”提供了不少文字上的樂趣,更重要的是,他為不進化的舌頭提供了佐證。
  看看這本書吧,《舌染紅塵》中,炒涼粉,羊雙腸,灌湯小籠包,胡辣湯,燒餅,玫瑰切糕,漿麵條,西瓜醬,紅薯餅,豆腐腦,冰糖煮梨,炒八寶飯,菠蘿蜜,紅菜湯,丸子湯,銀耳羹,豆包,五香花生米,韭菜餡餃子,等等,全是“斜陽草樹,尋常巷陌”。當看到作者說到漿麵條時,我就在心裡好奇他說的這種和陝西南部的“漿水面”是否為同一種麵條。就是這些平凡而家常的吃食,構成了作者、也構成了大家的味覺記憶。看似尋常,從不進化的舌頭角度看,是很不尋常的。
  清代李漁《閑情偶寄》中,“聲音之道,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為其漸近自然。吾謂飲食之道,膾不如肉,肉不如蔬,亦以其漸近自然也。”這些說到底的意思都是平淡,飲食,尤其能見平淡中的生活樂趣。
  “淡方是食物本味、真味”,和李漁所言相同。在當下社會,熙熙攘攘,匆匆忙忙,難得有那些“閑情”了。看介紹,作者游歷豐富,但正值壯年,能有這份“閑情”,的確讓人羡慕。另外,書中的一個亮點是插圖,正值壯年的作者,竟然能手繪楊柳青年畫風格的插圖,顯得是老派人的做法,有復古之風,這也看做另一種“閑情”。略感遺憾的是,插圖有些少了。這是題外話。
  那裡穀物高高堆起,遮住了窗戶
  他們把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,吃和胃
  一半用於農業,他們自己的繁殖
  這是《春天,十個海子》里的幾行,我想把它用在這裡。海子卧軌前的最後一首詩。有穀物,有“嘴,吃和胃”,但是沒有舌頭。
  所以說,能舌染紅塵,是幸福的。難道不是嗎?  (原標題:平淡的舊舌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s57psemw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