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姚靜 熊帥楊 記者 唐群雄
  望城之所以得名望城,是因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,尤其是農村的老百姓,希望自己能從鄉裡人變成城裡人。今日望城,滿眼皆景,處處是詩。長達35公里的湘江岸線兩邊,璀璨城鎮星羅棋佈。以水為媒、以古為特、以閑為樂、以真為美,望城已經成為長株潭城市群中的一張亮麗名片。
  省委書記、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曾要求把望城打造成“省會長沙最亮麗的名片”和“湖南城鄉統籌的示範區”。
  讓城市享有農村的清新秀美,讓鄉村享有城市的現代文明,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易煉紅在望城區調研時曾寄語望城:爭做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典範。
  革新觀念
  催生建設美麗望城的歷史性決策
  望城撤縣設區,全區969平方公里的面積,給省會帶來的最直接變化就是城區面積擴容一倍,長沙具備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這是否意味著望城到處都該建高樓大廈,處處車水馬龍呢?是否意味著占多數比例的農業人口都要洗腳進城?
  區委書記譚小平沒有簡單認同。“縣改區並不意味著望城就完成城鎮化了。城鎮化不能簡單攤大餅造城,然後把農民裝進來,而是要搞好頂層設計,統籌城鄉發展,讓三農都沐浴到城市化的陽光。”
  以湘江為紐帶,建設形神兼備的現代化公園式城區。這是望城黨政班子反覆謀劃集中思考後的結論。只有放大比較優勢,才能把外源型機會轉化成內生型動力。作為長株潭“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”核心範圍內的望城區,圍繞得天獨厚的湘江岸線資源,堅持規劃先行,圍繞加快推進“四化兩型”的要求,開啟了建設“公園式城區”的夢想,就是“要把望城全域作為一個大公園、大花園、大觀園來建設、管理和經營”。
  在望城區規劃館里,這個大戰略一目瞭然:以湘江為脈,拉開沿江發展架勢,並逐步向東、西兩廂腹地延伸,形成以湘江為自然軸線、東西兩大區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。這是一場真正的觀念革命,是建設美麗望城的歷史性決策。
  “公園城市”的理念,來自於望城城鎮化的獨特實踐。望城提出重點開展“三小”建設,即小城市、小城鎮、小村莊。在小城鎮建設中,突出“七個一”工程,即力爭使每個鄉鎮都建設一條特色鮮明的靚麗街道,一座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,一所時尚氣派的合格學校,一所功能完備的公辦幼兒園,一個生態精緻的社區公園,一個標準規模的農貿市場,一個整潔舒適的住宅小區。
  三年過去,望城變得更美了。在對全域所有水體進行系統性保護和整治的基礎上,依托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建成蓄水後形成的“城市流動平湖”,投資近5億元,加強流域污染防治,啟動溈水河壩工程,建設斑馬湖、東湖、千龍湖“三湖”濕地公園,構建八曲河、溈水河、馬橋河“三河”生態水網,初步展現出了“景水交融、人水相親”的生動景象。
  突出森林資源保護和城鄉綠化統籌,積極推進谷山、烏山、黑麋峰、書堂山等森林公園建設,精心打造雷鋒大道、金星大道、普瑞大道、金洲大道等城市綠化帶,持續開展“廣植樹、多栽花、不露黃”綠化行動,近三年栽種喬灌木3萬餘畝、1200萬棵,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.72%、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.48平方米。
  開展交通幹線兩廂綜合整治,推進最嚴格的拆違控違行動,啟動主城區和中心鎮提質改造,打造城市入口標識、市民廣場、雷鋒塑像等節點景觀,深入開展美麗街道、美麗村落、美麗鄉村道、美麗農莊等創建活動,讓城鄉面貌更加清新雅緻、賞心悅目。
  協調發展
  城鄉統籌帶來愜意生活
  民俗風、生態園、農家樂、新農村……講起身邊發生的變化,銅官鎮華城村青年農民賴波勇滿心歡喜地說:“城裡有得玩的東西,村裡幾乎都有了。到了農閑時,還能舞龍舞獅玩上個把月,比城裡還熱鬧。”
  堅持城鄉互動,統籌發展,望城找到了同步解決農村問題和城市問題的金鑰匙。統籌城鄉規劃,使農村和城市成為一個有機整體;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,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;統籌城鄉公共服務,致力於構建“普惠型”社會保障體系、“共享型”社會事業體系和“創業型”社會就業體系。區委副書記、區長孔玉成介紹:“望城全面實現居民基本醫療、養老保險城鄉同等待遇,全面解決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。中小學校全部達到省合格學校標準,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,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,初創型企業年均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5500人,農民群眾安居樂業。”
  在望城,每年都有農民從外區、外省甚至外國返鄉,因為這片希望的土地有著發揮個人能力的平臺,有些機會甚至超過大城市。袁虎,1985年出生,高中畢業後去廣東打工。三年之後,他毅然回鄉,創辦了隆平高科新康種糧專業合作社、長沙龍虎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。如今,他的創業基地集中使用流轉耕地2100多畝,擁有2條60噸精米生產線,年生產成品糧5000噸。近兩年來,袁虎先後被表彰為“全國種糧售糧大戶”、“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”和“全國勞模”,並獲得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,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。
  留住鄉愁
  做好長沙人優游的大觀園
 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,文化古跡和文化遺存是一個地方的獨特名片。自古以來為重要航運通道的望城,文化遺存豐厚。
  素有“小漢口”之稱的靖港、享有“千年陶都”美譽的銅官、被稱為“長沙十萬戶、喬口八千家”的喬口、曾是重要水岸商埠的新康,都在湘江水運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。望城把古鎮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來保護和建設,著力打造具有歷史感、歸屬感和親切感的湖湘特色小鎮,探索了一條古鎮群落的復興之路。
  靖港以“古”為特色,重點修繕和恢復了一批明清古建築群、老字號商店,打造了“靖港八大碗”、“廟會小吃”等傳統特色餐飲品牌,使古鎮重新煥發生機,一躍成為中國曆史文化名鎮、中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。
  喬口以“水”為特色,恢復了杜甫碼頭、喬江書院、百歲坊等人文景觀,並做活水景、水樂、水產“三水”文章,叫響了“到喬口漁都去呷魚”的口號,成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。
  銅官以“陶”為特色,依托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發源地銅官窯,促進傳統陶藝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,“千年陶城”再現繁華景象。
  新康以“戲”為特色,依托源遠流長的地花鼓、皮影戲、釀酒等民俗文化和技藝,積極繁榮民間藝術和文化產業。
 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,越是久遠的就越是新鮮的,越是特色的就越是大眾的,越是生態的就越是現代的。如今,古鎮旅游不斷升溫,“到靖港尋古、到喬口吃魚、到銅官玩陶、到新康看戲”的旅游品牌越打越打響。今年上半年望城區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497萬人次,實現綜合旅游收入24億元,僅四大古鎮接待游客就超過100萬人次,同比翻了一番。以喬口漁都為例,喬口鎮城鎮面積從0.8平方公里增長到2平方公里,集鎮人口從4000人增長到12000人,財政稅收從150萬元增長到2800萬元,人均收入從6200元增長到24000元。
  生動實踐
  興鎮興村的新型城鎮化樣本
  中國正在進行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城鎮化,城鎮何去何從牽動全社會關註。
  中國人民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小組負責人彭真懷教授認為,望城具有價值的新型城鎮化實踐,在於“小城鎮是城鄉統籌的主陣地”的抓手,在於“寧可慢發展也不亂髮展”的堅守,在於“一鎮一品做足特色”的細節把握。
  當外界尚激辯於各種城鎮模式孰優孰劣之際,望城一面是有湖湘特色名鎮群落的小城鎮競相鬥艷;一面是“湘水神韻都市田園”的魅力鄉村撲面而來。望城憑內生的吸引力和便利的服務功能,硬是把過去幾乎肯定流向省會中心甚至大城市的當地人留了下來。
  望城的新型城鎮化實踐,打破了長期以來“農民進城”的鄉村-城市的線性運動鏈條,構築起了村-鎮-城的網絡化大平臺,打通了人口、資源、產業、服務的循環流動。
  破立之間催生了新望城。撤縣設區,以及全境納入長株潭“兩型社會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核心區範圍,望城牢牢把握“兩型社會”建設契機,乘勢健全城鄉規劃體系,全面完成所有鄉鎮整體規劃和111個村莊規劃,率先全省實現村鎮規劃全覆蓋,做到了與長沙城市總體規劃的全面對接,與大河西戰略發展規劃的深度融合,又做到了與鎮村公共服務設施的相互配套,架構起全新的城市化發展格局。
  (原標題:望城,好一座公園之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s57psemw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