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沙兆華 通訊員 李鋮 劉偉
  今年10月中旬,在資興市林業、司法等部門細緻調解下,該市團結鄉一起長達20年的山林糾紛積案得以化解,3個村1000多名村民的借山造林拖欠20年之久租賃款兌現。65歲村民胡組華高興地說:“多少年來,許多村民因此事上訪,村裡年年都不消停,現在好了。”
  為社會穩定保駕護航,為百姓安居盡心竭力。近兩年來,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為平安建設做好“減”字文章,年處理矛盾糾紛21萬起,將6類23萬特殊人員教育好,在三湘大地織起平安之網,其做法得到了司法部的充分肯定。
  人民調解:
  年成功調處矛盾糾紛21萬件
  一個矛盾糾紛如果處理不及時、不得當,就是一個“火藥桶”。平安建設最憂慮的是治安狀況、刑事發案和信訪案件的發生,而往往許多狀況和案件源於矛盾糾紛的持續發酵。
  在長沙市天心區文源街道,“有矛盾找調解”不是一句空話。
  文源街道6個社區27個物業小區全部熟悉街道司法所所長唐敏的電話。今年40多歲的唐敏是位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,每天跟居民的矛盾糾紛打交道。
  2013年8月,文源街道一小區曾某的妻子和孩子在小區電梯間被殺害。曾某認為親人是在小區公共地方被害,對小區物業進行追責索賠,並聚集了家屬20餘人圍堵在小區物業門口,雙方衝突一觸即發。
  獲知事件的唐敏第一時間組織公安、法律援助中心、社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,經過10多天的努力調解,物業終於以援助慰問金的形式補償給曾某4萬元,一場對抗性的衝突化解了。
  我省有人民調解委員會54500餘個,人民調解員26萬餘名,他們活躍在社區和農村,如同一個個“減壓閥”,守護著一方的平安。 (下轉8版①)  (原標題:為了三湘大地的平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s57psemw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